内容提要:裕陵,明英宗朱祁镇身后长眠的地方。在2011年大修项目启动之前,它已有200余年未经修缮,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危陵”。

裕陵,明英宗朱祁镇身后长眠的地方。在2011年大修项目启动之前,它已有200余年未经修缮,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危陵”。 摄影/杨江

德陵外的大五孔桥,是除长陵主神道外,十三陵各陵神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面对严重残损的桥面,设计方和施工人员敢于创新,从桥下将残碎的砖块往上剔除,进而保护了残破桥面的沧桑感。德陵的修缮,后来荣获了北京市第十六届优秀工程设计奖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筑设计单项奖。 摄影/杨江

在英宗之前,明朝的皇帝驾崩后,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将难逃殉葬的厄运。图为十三陵中的东井,系明成祖朱棣的皇妃墓。至于墓中所埋何人、人数有多少,至今未见于官方记载,这已成为明十三陵的又一个未解之谜。 摄影/杨江

1487年明宪宗驾崩,以后的几十年里,纪妃、王皇后、邵宸妃,这三个女人因不同的情境,先后入葬茂陵,与宪宗相伴。但颇为讽刺的是,这些相继入住的女主人,其实哪一个都无法取代万贵妃在宪宗心中的地位,虽然后者只能葬入陵园外的万娘坟。图为茂陵明楼。 摄影/李计东

东山口 “天峰”拔萃 十三陵水库附近的东山口上,一列古老陵墙的残基和望亭,沉浸在山影与秋色的双重苍凉里。它是天寿山陵域内峰、峦、岗、阜的代表,天寿山群山诸峰被称为“天峰”,植被丰茂,松林、栎林、杨林蓊蓊郁郁,总是有一种氤氲之气,弥漫着、升腾着。数百年间,这一片片山曾经都被陵墙护绕,成为禁山。 摄影/杨江

景陵。倒反的昭穆。景陵的宝城呈现出奇特的狭长形状。据说当时修建景陵曾经运土铺垫,地势上才稍为可用。又因受到左右砂山和水流的挟制,宝城不得不修造成异形,如上图。此外,背后的结穴山也只能倚靠一半,砂山也不对称,实在算不上很好的吉地。据说因此,当年景陵主人才在长陵右侧风水较好的地点为父修陵,从而打破了礼制上规定的“左昭右穆”。 摄影/杨江

康陵 宝城与橡树 除了松盖长青的景象,十三陵的陵园内还有另一类美景——橡林披金。许多尚未对外开放的陵园,都生长着参天橡树,这在北京其它地方很罕见。橡树的树冠有多大,树根便有多广,它可以牢牢地抓固住土壤。如图所见,康陵的宝城内,即覆盖着红彤彤的橡树林,这对保护宝顶极为有益。 摄影/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