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红楼①
(宋)文彦博
昔年持斧按边州,闲上高城久驻留。
曾见兵锋逾白草,偶题诗句在红楼。
控弦挽粟成陈事,缓带投壶忆旧游。
狂斐更烦金石刻,腼颜多谢镇西侯。
译文:那年带着恩赐的符节巡察边陲之地,在公务闲暇的时候登上高高的城池,久久地驻足观望。
竟然见到士兵们手中兵器锋利的光芒盖过了冬日的荒草,我即兴作诗,并把它题写在红楼之上。
当年整兵筹粮的事情已成为陈年往事,也回想起与大家整束衣带进行投壶饮酒的欢乐。
题写的文字本来就够癫狂,怎能再敢劳烦你把它们刻在坚固的石壁上,只有惭愧地再次感谢麟州的知郡大人了。
【作者简介】文彦博,字宽夫,山西介休人。宋仁宗时进士。庆历末任宰相。元佑五年退职,封潞国公。
【注】① 这首诗是麟州知郡作坊(作坊:官衔)以文彦博昔年所题红楼刻石,复以墨本(即拓印本)见寄。文彦博收到后辄成五十六字致谢,且寄怀旧之意。原诗无题,后人称《忆红楼》。
过杨无敌庙
(宋)苏 辙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
驱弛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译文:一座临时的祠堂孤零零地依附在边关的出口,为避免殃及自身,野地中的荒草尚且知道躲避战争的血腥。
一次战役虽然失败,感慨这并非是作战不英勇的罪责,只叹息性情过于方正刚烈,担心听到不忠不勇的流言蜚语。
一生原本是为宋王朝策马效劳的,却经受和享有着足以让外族人民尊崇的地位。
我愿把你比作是那晋时的大将周子隐,姑且杀掉那气量狭小的司马彤,才可以安慰忠心耿耿的魂魄。
【作者简介】苏辙(1039-1172)北宋大文学家,是苏轼(东坡)的弟弟。
【注】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苏辙出使辽国,路过古北口杨无敌庙作七律一首。诗中用晋梁王司马彤逼大将周处与强敌作战典故,为潘美逼杨业赴死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