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村里的乡土习惯,村里每年都要举行扭秧歌活动的来祭拜山神和庙宇,其实,我也说不清楚村里的秧歌是从什么开始盛行的,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村里就有了秧歌。每到冬天村里大队的院子里,花红柳绿的妆扮起了三四十号开始排练的男男女女,导演的哨子一响,锣鼓大馇便其装上阵,训练井然有序的开始了。
村里的秧歌很是细法,每年村里都要从外面请来专业的秧歌导演,为村里的秧歌指点新的套路和动作,在大队的院子里沸沸扬扬的折腾上大半个月才算是安稳了。过完了大年,真正的秧歌演出才算开始了。在我们陕北的人说法中那叫“出门”(秧歌在哪家演出,哪家的主人就给些钱或者是香烟和糖果,算做是布施)大秧歌挨家挨户的演出,十分的有趣,给闲置了一个冬天的高原人带来了无法形容的喜庆和欢乐。
化了妆的演员们在班头(演出时走的最前面带队的人)的带领下,伴随着鼓声一起冲进了农家小院,肆无忌惮的扭开了场子。按照老古人的说法,秧歌进院时,要上香、放鞭炮。上香是为了接神;放鞭炮是为了接待秧歌。而这时候主家则从家里拿出糖果、烧酒、和香烟等年货,给上门的秧歌们散发。秧歌队进院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在院子的中央围起了大圆圈,领队的班头走在圈子的中央指挥着鼓音唱了起来:
进了院我扑了一个欢(快) /段(追)的你们猪儿无处钻 /一钻钻到金银山 /带回来的银钱是千千万 // 初几、十几、二十几 /听我给大家说一个几 /三轮机(莱)四轮机 /你一年是挣他几万几 //当院生起是一卜(株)槐 /槐树枝枝挂金牌 /左金牌(莱)右金牌 /你儿当状元女秀才 //唱了一翻是又一翻 /翻翻唱的你们保平安 /有心多给你们唱两翻 /我们的门子是没排完 。
伴随着哨子声和鼓声,演员们一溜神的撤出了院子,带着一阵抛起的黄土朝另一个院子风似的去了。然而此时,在院子外头围满了观看的人,脸上带着一种喜气、一种欢腾、一种节日的气氛……
按照常规,吃过晚饭。所有的演员要重新化装,在村子里选择院子较大的地方出演,在院子的中央放一堆火,以防被冻的人们取暖之用。这个演出和白天的大不一样,这个在时间上要比白天的长很多。从服装到装饰都要比白天正规的多。村邻四舍的亲戚、朋友都前来观看、打闹……
开始是走大场子,大约四十五分钟的场景,什么蛇盘九足、十二龙灯、大四门、五连花……好的套路和动作。三十二人的对阵,把整个村庄都炫耀的灿烂无比。在结束的大场子后,又有一位唱说者在场子的中央唱到:
过罢大年是过小年 /也有老来是也有小(啊) /先问一声观众过年好 //秧歌来到你们村 /你们村的人民很热情(呀) /就好像刘备接孔明 //唱了一翻是又翻 /翻翻唱的你们保平安 /时间的关系我不能多缠(呀) /下面还要继续把水船演 。
在紧接的鼓声中,一老一小的船工引着一只五颜六色的大水船上来了。猪八戒背媳妇、斗狮舞龙灯……所有的节目都在瞬间上演着,观看的人们眼花缭乱,深深地被陷在一片欢乐的海洋……
社会和文化都在进步,在城市里生活习惯了的人们,对现代人的文艺晚会有一点点疲惫,就像好多从城市回到农村的人一样,只有农村才能真正的感觉到乡土文化的独特与美丽;才能真切的领悟到乡土文化并不是那么的陈旧,反而感到有种新鲜的感觉,那种感觉让人痴迷、让人沉醉……
作者/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