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正式对外确认,扬州市发现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杨广和夫人萧后的最后埋葬之地。此消息一经公布,顿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隋炀帝画像

隋炀帝墓室的顶部早已毁掉

墓志上“隨故煬帝墓誌”这最关键的一句清晰可见
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考古学会正式对外确认,扬州市发现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杨广和夫人萧后的最后埋葬之地。此消息一经公布,顿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隋炀帝在沉睡了1400年后突然“来到”了21世纪。他不会想到,促使他“出土”的房产商竟然和被他害死的哥哥重名。如此“巧合”让人唏嘘。
当年他苦心经营的扬州城已日渐繁华,他创立的用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至今仍被中国和世界诸多国家所运用,他修建的大运河亦是繁忙不亚当年,而且还将于明年角逐“世界文化遗产”。
隋炀帝在这个节点“现身”,不知是对大运河申遗的助威?抑或是希望今人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审视?毕竟,“天下第一淫君”的帽子他已经戴了一千多年。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技工老吴功不可没。
2013年春节前,春寒料峭。这位认真负责的技工有事没事就要跑到那片工地看一看。那是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部西湖镇的一块房地产开发项目。推土机已将那里的村庄变为一片废墟。那天,他偶然在瓦砾堆中发现了疑似墓砖的东西。老吴赶忙给所里报告。最初大家还以为是两个窑址,并没有想到隋炀帝的“真身”就在下面。3月,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的两座墓葬被定为M1、M2。4月11日,在M1中发现了一合墓志,一句“隨故煬帝墓誌”顿时让所有人兴奋并紧张起来。
各种迹象表明,这里很可能就是隋炀帝的最后安葬之所。事关重大,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召开专家会议……于是,一场被誉为“2013年中国考古界重大发现”的活动由此展开。
作为帝陵,过于“寒酸”
和曹操墓一样,墓主身份确认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来了质疑声。对重大考古成果进行质疑似乎已成为当下习惯。真相到底如何?
11月底,本报记者赶赴扬州。一下飞机,出租车司机看到记者拿着相机,笑着说,来看隋炀帝的吧,这可是我们扬州当前最大的一件事了。没有隋炀帝,就没有扬州的繁华。
的确,这是一座与隋炀帝密切关联的城市。在登帝位前,杨广曾任9年扬州总管。在做皇帝的14年中,他又开挖大运河,并先后三下扬州巡游,直至兵变死在扬州、葬在扬州。这里,既是隋炀帝事业的起点,也是他生命的终点。
如今,扬州已成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而隋炀帝开挖的大运河也已经进入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冲刺阶段。
当地媒体专门推出了《隋炀帝墓:千年谜题破解》系列报道,一下卖到了脱销。隋炀帝墓的考古发掘成了当地百姓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不只民间,扬州政界也是高度重视该墓葬的发掘工作。市委书记、市长都曾先后前往现场考察调研。扬州上下普遍认为,这是重新审视扬州文脉的一次重大机遇。
和外面的喧闹不同,考古工地显得非常安静,戒备很严。此前,工地的周边已经砌了一道砖墙,如今墙内又添加了一层蓝铁皮围挡。将隋炀帝墓和萧后墓严严实实地围在里面。现场还有公安干警24小时看守,视频监控也进行了全覆盖。
在这次考古发掘的领队、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的陪同下,记者进入了神秘的考古发掘现场。两座墓葬已全部被大棚所保护。M1为隋炀帝墓,M2为萧后墓。两墓相隔也就十米左右。
给记者直观的感受,就是和其他帝陵相比,隋炀帝墓过于“寒酸”了。砖砌的墓室并不大,南北长6米多,东西加上耳室也就8米多一点。顶部早已毁掉,现在残高已不到3米。当时幸亏是推土机而不是挖掘机,否则两爪下去,墓室也就完了。
这里的地势略高于四周。上世纪80年代,村民住宅破坏了原地形地貌。村民的房子甚至直接建到了墓室上。束家平说,当时老百姓的粪坑直接打到了隋炀帝的墓室里,基本占了墓室的1/2,而且离墓底只有50公分。
来源: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