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上下古今有源头,统万城中写春秋,红碱淖水映沙柳,云端飘来那信天游……”一曲《榆林美》唱遍了榆林的风景名胜,也唱出了“红碱淖水映沙柳”的奇美景色。

(资料图片)
“上下古今有源头,统万城中写春秋,红碱淖水映沙柳,云端飘来那信天游……”一曲《榆林美》唱遍了榆林的风景名胜,也唱出了“红碱淖水映沙柳”的奇美景色。
该景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是水泊、湖泊的意思。2005年,神木县整合旅游资源,将“红碱淖”改名为“神湖”。神湖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沙漠奇湖 风景秀美

(资料图片)
神湖水域辽阔,眺望于一体,别有一番神湖,只见一片粼粼水光,入目之处四面环沙,绿草丛生,沙柳伸展。极目远去,只见蓝天白云,碧水黄沙交相辉映。神湖融草原风光与江南泽国景象风情。
神湖景观随着时间与季节的变化而千姿百态,春夏秋冬各有特色,宋朝大诗人范仲淹曾有诗云:“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四时之景,尽在诗人妙笔之中,此诗虽为洞庭湖而作,但如今看来,神湖四时之景竟与九百多年前的洞庭湖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变幻无穷,一样的风光旖旎,一样的生机勃勃……

(资料图片)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神湖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神湖是全球最大的珍稀濒危鸟类——遗鸥的繁殖与栖息地,每年四月至八月,有占全球总量90%、多达20000多只的遗鸥在这里繁衍生息,规模壮观,另外还有白天鹅、鸬鹚、白鹭、金雕、鱼鹰、鸳鸯等53种受国家保护的各类珍禽在这里生存。每逢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禽鸟相聚于此,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和乐齐鸣,景象非常壮观。

两只遗鸥在湖里戏水(资料图片)
神湖还有非常丰富的渔业资源。湖内产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等17种淡水野生鱼类,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美味,以本土之水炖大淖之鱼,被称为“神湖水煮鱼”,以其独特的鲜嫩、可口而驰名。
红碱淖周围错落起伏的沙丘与大小不等的片状草场相间,簇簇沙柳在金****的沙丘中格外翠绿,激越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久回荡。辽阔的湖面、绵软的沙滩、静谧的原野、翠绿的草原、充满生机的作物、蓬勃欲出的朝阳、夕阳西下的霞光、奔腾汹涌的巨浪、随波逐流的小舟、翩翩起舞的飞禽……典型的塞外风光与蒙汉两种民族文化互相交融的地域风情一起构成了红碱淖风景名胜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
水上乐园 休闲天堂

(资料****)
坐拥如此好的景区,神木县乃至陕西省自会大力开发利用。目前神湖景区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湖东区为综合游览服务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拥有大型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三星级宾馆、3D影院、餐饮、娱乐、购物一条街,晚间有“大漠之夜篝火晚会”和特色“湖滨舞会”等大型娱乐活动;湖南区为红碱淖水产品繁殖与养殖基地;湖西区为为自然湿地保护区,可观赏美丽的草原湿地风光;湖北区是大漠娱乐中心有滑沙、沙地摩托、沙地越野车、水陆两用娱乐车、太空球、弹跳飞人、沙漠骆驼、风味野餐、海滨浴场等游乐项目;湖区为水上娱乐区,有快艇、摩托艇、牵引升降伞、游湖画舫、水上滑翔机等游乐项目。

(资料图片)
位于神湖北侧的水上乐园是2012年投资建设并运营的大型水上游乐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80万元,占地40余亩。作为陕西境内唯一的、西北地区最大的水上乐园,红碱淖水上乐园所有设备均从国内顶尖生产厂家引进,为消费者营造了一个健康放心的休闲场所。园区目前已建成大型儿童戏水池、彩虹滑梯、水上闯关项目、水上淘气包、****游泳池、卡丁车等六处游乐区,及售票处、医疗处、安保处、物品寄存处、餐饮和购物中心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资料图片)
为进一步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红碱淖水上乐园联合榆林电视台及神木电视台录制了大型户外水上闯关栏目——“欢乐向前冲”,该栏目是一档全民参与的,旨在提高全****动积极**的“平民show”节目。2012年《欢乐向前冲》节目第一季已在神木电视台人文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收到了良好宣传效果。
美丽传说 源远流长

红碱淖昭君雕像(资料图片)
“昭君泪”的传说:红碱淖被称作“昭君泪”,这来自当地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王昭君当年远嫁匈奴,走到尔林兔草原,即将告别中原,下马回望,想到从此乡关万里,恐怕一辈子也难以回还,顿时千般感慨、万般惆怅汹涌心间,这一驻足,便流了七天七夜的眼泪,于是就形成了这一汪六七十平方公里的红碱淖。王母娘娘为此感动,便派七仙女下凡,仙女们各持一条彩带,从七个不同的方向向其走去,于是现在就有了七条季节河同时流入“昭君泪”。
君王征战: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党项羌拓拔部族(与四川茂县的冉马尤羌人同族异支)的李继迁,从横山县的驻兵营地“山村”(今地名李继迁寨)逃至地斤泽。宋朝与之在地斤泽的较量长达20年,最终,其孙李元昊在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据考,地斤泽就是红碱淖。过去称湿地为泽,比如湖北的云梦泽。
门扇大鱼:在尔林兔镇当地的大人们吓唬小孩时有这样的说法,“把你喂红碱淖门扇大鱼算了”。听本地人说红碱淖的鲤鱼有家里门扇那么大。红碱淖是一个神秘的湖,上世纪90年代深水处能达到20米,而且附近生态良好,阳光充足,浮游生物众多,能养活这么大的鱼完全有可能,可惜现在的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不知还有没有门扇大鱼了。
面临危机 积极抢救

(资料图片)
如今的“昭君之泪”宛如美人脸上逐渐被风干的泪痕,在短短十几年之内“缩水”一半多,水域面积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67平方公里下降至现在的32平方公里。按现在水位平均每年下降40厘米、水域面积缩小6000亩的速度,红碱淖在未来十年之后可能会彻底消失,继塔里木盆地“罗布泊”的后尘,成为又一个“消逝的仙湖”。
在神木县不懈努力下,《关于对红碱淖湿地生态区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建议》获得了国家环保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中央财政出资3亿元、陕西省出资3亿元,共计投入6亿元用于拯救红碱淖,现已成文的《红碱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内详细制定了所有资金和项目的用途。
而《神木红碱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得到陕西省政府的批复,则为保护神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该项目计划投入5.96亿元,旨在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使红碱淖湖泊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并基本保持长期稳定。
2012年3月,陕西红碱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被环境保护部和财政部列为重点支持项目,并连续获得2012、2013年度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共计1.8亿元的支持。这也是陕西省连续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第一个单项环保项目,还是中央环保专项资金设立以来陕西省获得支持力度最大的环保项目。
从地方到中央,从财政扶持到政策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神湖的困境时,也正是我们挽救神湖的开始。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的神湖在政府和群众的爱护下,定会常展欢颜,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