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青春》就是29岁韩寒的悲悯之心。
★本书是韩寒杂文四部曲《杂的文》《可爱的洪水猛兽》《青春》《我所理解的生活》中的第三部,也是最畅销的一部。收录韩寒2011年的53篇杂文,含仅有两次公开演讲的演讲稿,以及部分从未在任何载体上发表过的文章。
★本书主打篇目《青春》,讲述了一个月薪1200元、生活在魔都上海郊区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绝望。他和那些富士康员工们的绝望构成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缩影。这篇文章在两岸三地华人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让大家开始反思“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这个话题。
★是年仅29岁的韩寒,已经越来越被拿来与鲁迅相提并论,他的杂文总是畅快淋漓。过去几年中,反家乐福抵制法国货、燃油税上涨、荆州挟尸要价等大事件,韩寒的声音已不可或缺。他所作出的经典论断、机敏锐利文字,早已在各种媒介广泛流传。甚至如今每当遇到公众事件,大家总习惯说:“等等,先听听韩老师怎么看。”
★《青春》繁体中文版畅销台湾;英文版以《这一代》为名,由美国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出版。现已售出10种语言版权。
内容推荐
韩寒最畅销杂文集《青春》,全书收2011年创作的杂文53篇。特别收录韩寒对于中国年内重大活动和事件的精辟言论,畅谈自我的叛逆与期许。含名篇《青春》《倒钩案》《荆州挟尸要价》《城市,让生活更糟糕》等。同时也收录韩寒在最近一年里的赛车、创作动态,以及生活真实记录,如《必须竖中指》《生活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等随笔。作为一位率性敢言的年轻人,韩寒保有真诚,所思所写出于平凡生活的体会,尤其在《青春》一篇中娓娓道出疼惜同辈年轻人的心。
万千世事,且看未满三十岁的无忌“寒言”:
★《青春:青春》:“这些年轻人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
★《青春:他人的生活》:“屁民们需要的只是正义和权益而已,从来不是公正和权利。屁民们只是觉得,以前你吃肉,我们吃骨头,我们已经很满足。但现在怎么连骨头都不剩了呢? 那当然,主人养狗了嘛。但是,当真的掉下一些骨渣来时,又变成了屁民互掐。”
★《青春:建国大业》:“我很喜欢小孩子,我可能无法遵守计划生育,更无法接受计生委的人碰我的女人,所以,如果说我不小心多生了孩子,我就不会是这个国家的国籍了。”
★《青春:城市,让生活更糟糕》:“我觉得不是世博会会给中国带来什么,而是中国会给世博会带来什么。因为本来世博会并不是一个规模如此大的展会,随着信息流通便捷,世博会正在渐渐式微,是中国将世博会升格了。有点像某些在国内非常火的品牌,经过了宣传,你穿在身上觉得牛逼的不行,奢华的不行,出国一打听,原来是二线的。”
★《青春:山寨立法》:“有人担忧,山寨文化普及以后,中国将彻底沦为一个山寨大国。我认为,这样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就是一个山寨大国,对山寨下手就是一种过河拆桥……任何经济文化政治的起步,都是从山寨开始的,忘记山寨就是忘本……可以说,没有山寨就没有新中国。山寨是历史发展的必经过程,山寨可以建立新文化,但靠山寨做到有前途就比较困难……其实很好理解的,你的老婆就是压寨夫人,你的二奶就是山寨夫人,你说怎么办。”
作者简介
韩寒,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
写作:
1997年在《少年文艺》发表作品;
1999年凭借《杯中窥人》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次年蝉联;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累计销售500万册;
2001年《零下一度》
2002年《像少年啦飞驰》
2003年《通稿2003》
2004年《长安乱》
显示全部信息
目录
序言
1 青春
2 他人的生活
3 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4 必须抵制法国货
5 五毛现形记
6 直辖市小费若干问答
7 来自某市的神秘公司
8 山寨立法
9 杭州的交通事故
10 应养成上车就系安全带的习惯
11 株洲的垮桥事故
12 系统提醒你,以下内容包含不良信息
13 建国大业
14 倒钩案
媒体评论
韩寒是中国文坛坏小子。——《时代》杂志。
韩寒的杂文写得非常的聪明,他对这个时代所引起的效应,让所有的年轻人愿意去看,愿意去理解,甚至愿意去相信他所写的东西的魅力,这个东西再写下去,再过几年,也许韩寒就会变得像过去的鲁迅一样,对于那个时代而言,对这个时代而言。——梁文道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节目中的谈话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青春》里收编了最近的一些文章。最早这么书在台湾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的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出一个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他是年轻人的缩影,我去过很多城镇后更加这么觉得,过了少年,失去青年,踏向中年,机灵,勤奋,困苦,无望,想活得更好,活得更不好,有理想,不敢想,想创业,怕失败,盼真爱,却已婚,恨特权,又敬畏,怨体制,但想做公务员,要买房房价涨,要买车油价涨,吃饱了勇敢,饿着了懦弱,遵纪守法,但眼看着胡作非为的一个个发家,想胡作非为,上路一半摩托车又被扣了。身边能听说的非投胎类混的很好的,似乎都不带有正面激励色彩。然后一晃眼,孩子该交择校费了。
虽然感动常不在,但好在一些念想就像一张防坠网。我其实不喜欢理想这个词语,因为这个词语现在更多变成了商家用来包装自己人文关怀的空词,好似一两个广告就能激荡起年轻人的心底,好似每个人都必须得有攀登珠穆朗玛征服撒哈拉的一些小九九,否则就是迷茫和麻木。其实更不是这样,一张机票能搞定的事情,准确的说应该叫旅行计划。而理想本身什么都不是,一点也不高尚,理想就是毫无道理的就是有点想,是欲求的一种文艺表达。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强调理想是救赎青春的一种方式。甚至我不觉得年轻人需要什么救赎,什么方向,什么理想,什么希望,都不需要。
就像每一个时代里的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赶上一个好的时代一样。 这里没有末路,你从不曾孤独。
书摘与插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