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鹿形金怪兽 战国晚期。匈奴文物,1957年陕西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兽通长11、高11.5厘米,重257克。鹰喙兽身,眼球突出,大耳直立,头上双角内弯,作倒八字形侧向后展开。角分四叉,叉端各有一个浮雕怪兽头像,也为立耳环眼鸟喙,与怪兽头象相似,脖颈屈曲虬结,前后相连构成兽角的主干。

鹿形金怪兽 战国晚期。匈奴文物,1957年陕西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兽通长11、高11.5厘米,重257克。鹰喙兽身,眼球突出,大耳直立,头上双角内弯,作倒八字形侧向后展开。角分四叉,叉端各有一个浮雕怪兽头像,也为立耳环眼鸟喙,与怪兽头象相似,脖颈屈曲虬结,前后相连构成兽角的主干。
怪兽前肢挺直前倾,后肢跨前,弯颈低头作角斗状,腰细,体内中空,尾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像,通身及四肢上部饰凸云纹,颈胸部饰长毛纹,双角及钩喙饰凸棱纹。偶蹄,伫立在呈四瓣花形的托座上。托座正中凸起呈覆斗形,周边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托座和怪兽角、尾系另铸焊接,角和尾部的焊点突起而成颗颗金点和串珠。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