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越南共和国(南越)侵占西沙群岛之珊瑚等岛屿,并对南海其他诸岛怀有领土野心。1973年9月,南越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1974年1月11日,中国政府对越南的侵略行径提出严正警告,但越方未予理会。

关于“强”与“弱”的赌博:中越西沙之战爆发背景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越南共和国(南越)侵占西沙群岛之珊瑚等岛屿,并对南海其他诸岛怀有领土野心。1973年9月,南越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1974年1月11日,中国政府对越南的侵略行径提出严正警告,但越方未予理会。南越于1月15日派驱逐舰16号(“李常杰”号)侵入西沙的永乐群岛海域,对在甘泉岛附近从事捕鱼生产的中国402、407号渔轮挑衅,无理要求渔轮离开甘泉岛海域,并炮击甘泉岛;17至18日,又增派驱逐舰4号(“陈庆瑜”号)、5号(“陈平重”号)及护航炮舰10号(“怒涛”号)侵入上述海域,强占金银、甘泉两岛,企图作为继续侵占其他岛屿的据点。中国的海洋安全告急!
1973年1月,美国根据巴黎协定从越南撤军。撤退以前将包括10余艘舰艇等装备移交给了越南共和国(南越)政府,这让南越海军实力陡然暴涨,由于当年越南本土陆上局势相对稳定,南越有精力发动对华侵略。参加西沙海战的南越军舰都是美国制造,曾在美国海军服役。其中“李常杰”号曾在海战中击沉14艘北越的军舰。反观当时的解放军,当时中国国内还处于文革中,政局混乱,国内正在进行“批当代大儒”运动,1969年珍宝岛战后紧张的中苏边境全线对峙,牵制了中国主要兵力。南海舰队主要护卫舰严重失修无一可用,只有扫雷舰、猎潜艇等轻型舰艇可以出动。南越政府认为在军力上已经压倒当时的解放军海军,故而以嚣张的态势准备放手一战。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邓小平复出第一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奉命派出猎潜艇271、274号组成编队,在舰队航空兵掩护下,于1月17日驶往西沙永乐群岛海域执行巡逻任务。19日,中越两国海军在琛航、广金两岛附近海域遭遇。10时,南越先向解放军舰艇开火炮击。中国舰艇被迫奋起自卫,各舰群近战歼敌,集中火力猛烈还击。在增援火力的支持下,历经4小时激战,南越护航炮舰10号被击沉,驱逐舰4、5、16号被击伤后逃逸。
1月20日,9时35分,中国军队发起收复三岛的登陆战。失去海军支援的岛上南越军队,实际上已成为瓮中之鳖。经过约4个小时的战斗,五星红旗就再次插在了珊瑚、甘泉、金银三岛上。南越不甘心就此失败,一方面增派麒麟号军舰,另一方面求助于美国第七舰队。但第七舰队直接拒绝了南越的请求。南越眼见大势已去,做出了“应避免下一步同中国作战”的决定。西沙海战就此结束。
西沙海战也是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停职七年后指挥的第一个军事行动。据说远在北京坐镇指挥的邓小平收到胜利战报后,捻灭手中的香烟说:“我们该吃饭了吧?”而纵观战果:解放军击沉南越海军护航炮舰1艘,击伤其驱逐舰3艘,俘49人;解放军自身阵亡官兵18人。海战中暴露出了我海军在装备上的巨大劣势,但灵活的战术和越军判断上的失误,使胜利的天平最终倒向了我们。
折戟沉沙末销:西沙之战影响
西沙海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维护了我国海域的安全,粉碎了南越的侵略幻想,并在实战中检验了海军的战力,用鲜血和牺牲打出了威望。而南越一直引以为坚实依靠的美国,也在此战之后产生了动摇。根据当年参加过西沙海战的南越海军高官回忆,美国第七舰队不仅拒绝了参战的请求,还拒绝了战后帮助打捞南越士兵的请求。这让南越政府大为失望和愤怒。一个吹出来的“海上强国”在西沙之战后烟消云散。
西沙之战后,中国彻底获得了对整个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控制权,之前南越非法侵占的岛屿和海域也重新回归中国版图。这不能不说是这场小规模战斗取得的巨大战果,这也启发我们:武力不是解决外交和领土纠纷的唯一途径,但却是不可放弃的必要途径!中国政府对南越的侵略行径早有警告和谴责,但都石沉大海,没有丝毫效果。但一场四小时的战斗,却彻底粉碎了南越的西沙幻想,祖国边境海域的空气为之焕然一新。这对我们今天处理岛屿纠纷,难道不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么?
来源:新浪网
编辑:张娟